从2018年11月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传出,到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交易,科创板在划出自身轨迹的同时,也推动A股市场迈上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新阶段。
今天(2021年7月22日),科创板迎来了开市两周年。
两岁的科创板,长得怎么样?IPO日报带大家一起去看看。
打新赚钱效应爆棚
截至今日收盘,科创板已上市企业有313家,总市值达5.12万亿元。
说起科创板的赚钱效应,不得不提的是企业上市首日的涨幅情况。
2020年7月,“量子通信第一股”国盾量子登陆科创板,开盘即涨超600%,盘中一度暴涨1002%,打破了科创板的首日最高涨幅记录,投资者中一签最高可赚18.14万元;以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价的涨幅来看,位列第一的是2021年6月上市的纳微科技,其上市首日涨幅达到1273.98%;涨幅较大的还有科德数控、龙腾光电、爱博医疗、东方生物、上纬新材等个股。
(数据来源:同花顺 IPO日报整理)
截至今日(7月22日)收盘,科创板上市的两家企业“N瑞可达”、“N大全能”首日收盘涨幅分别为535.82%、184.36%。
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7月22日收盘,已上市的313家科创板企业首日上市平均涨幅为175.97%;仅有建龙微纳一家上市首日破发,其他企业上市的首个交易日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。
另一边,为科创板企业上市“保驾护航”的保荐机构也通过网下打新获得了数额不等的投资收益。
据IPO日报不完全统计,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至今,中金公司、中信证券、国泰君安证券、招商证券、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跟投总资金162.37亿元,且主要通过另类投资子公司来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的战略配售。按照7月22日收盘价来计算,近两年以来,券商跟投科创板最新浮盈共计约247.63亿元,期间上市以来的最大浮盈达到457.35亿元。
从目前科创板的投资者结构来看,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正在逐步提升。
公开信息显示,2021年第一季度,机构投资者占科创板市场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5%,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占比近40%;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港通、境外知名指数机构也广泛参与到了科创板市场的投资。
流行“硬”
需要指出的是,科创板设立伊始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如今,随着科创板不断发展,申报企业的“硬科技”属性愈加明显。
截至记者发稿,在科创板已受理的企业中(包含科创板已上市企业),归属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”的企业多达239家;其次为“生物产业”,共计128家企业;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”类有98家企业,“新材料产业”有68家企业,“节能环保产业”、“新能源产业”、“新能源汽车产业”企业各有33家、22家、9家。
此外,据IPO日报不完全统计,目前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中(包含IPO已终止企业),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为1.57亿元,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人数的平均比例为28.62%,平均研发费用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为12.17%(已剔除掉神州细胞、索元生物、盛诺基、荣昌生物、康希诺等多个特殊值)。
为落实科创板定位,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,2020年3月,证监会发布了《科创属性评价指引(试行)》,明确了企业科创属性的情形和相关指标;2021年4月,证监会对这一指引进行了修订,形成了“4+5”的科创属性的评价指标。
一位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,“修订科创属性的评价指标,是坚守‘硬科技’定位、且强化了科创板姓‘科’的定位的表现,利于科创板进一步汇聚更加优质的企业”。
包容
另一边,强大的包容性也是科创板拥有的特征之一。
设立之初,科创板便制定了5套不同的上市标准,此外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、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,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,主动“拥抱”各类企业。
2020年以来,陆续有沪硅产业、天智航、寒武纪等多家未盈利企业成功“叩开”科创板的大门;同年2月初,华润微在科创板上市,成为A股的“红筹第一股”。
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指出,“目前,科创板从受理到上市委审议,总体用时156天,接近于境外成熟市场。此外,(科创板)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上市融资、允许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上市等制度,满足了不同类型科创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”。
同时,科创板的包容性也吸引了一些不同行业的优质企业回流A股。
2020年7月,国产晶圆代工行业龙头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。从5月份递交上市申报稿到“闪电”上市,公司仅用时一个多月,创下了科创板审核最快速度的纪录,脚步明显加快;2021年初,千亿PC巨头联想集团“官宣”将以发行CDR的方式赴科创板上市。
此前,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,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,各项制度安排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,改革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科创板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。